明孝宗朱祐樘 - 牙刷发明者
2022-04-11 23:51:40
冯必正
5
成化二十三年(1487年)九月即位,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,躬行节俭,不近女色,勤于政事,重视司法,大开言路,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,驱逐奸佞,勤于政事,励精图治,任用王恕、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,史称“弘治中兴”。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,但是立刻改过自新,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,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:“三代以下,称贤主者,汉文帝、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。”
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。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,但最让人感动的,是他的宽厚仁慈,不管对谁,他都是宽厚对待,甚至包括他的仇人。
早年经历
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。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,纪姓叛乱平息后,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,管理皇帝私房钱。一次宪宗偶尔经过,见纪氏美貌聪敏,就留宿了一夜。事后,纪氏怀孕。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,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。纪氏的人缘很好,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,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,万贵妃仍不放心,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。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,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,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,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,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,每日用米粉哺养。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。万贵妃曾数次搜查,都未找到。就这样朱祐樘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[7] 。
一天,张敏为宪宗梳头时,宪宗叹息说:“我眼看就要老了,还没有儿子。 ”张敏连忙伏地说:“万岁已经有儿子了。”宪宗大吃一惊,忙追问究竟,张敏才说出了真情。宪宗皇帝听了大喜,立即命令去接皇子。当宪宗皇帝第一次见到自己那因为长期幽禁,胎发尚未剪、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,不禁泪流满面,感慨万千。当天召集众臣,说出真相。次日,颁诏天下,立朱祐樘为皇太子,并封纪氏为淑妃。但随之纪氏却在宫中暴亡,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。显然,纪妃与张敏之死皆与万贵妃的迫害有直接关系。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,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,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 。
成化二十三年(1487年)春,万贵妃病死,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。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。第二年改年号为“弘治”,是为明孝宗。然而宪宗留给18岁太子朱祐樘的,是一个朝政紊乱,国力凋敝的江山。在这个上天有意安排的千疮百孔的舞台上,孝宗皇帝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力挽狂澜,让明朝得到了中兴。
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,孝宗一直身弱多病。但孝宗却勤于政事,不仅早朝每天必到,而且重开了午朝,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。同时,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 [9] ,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。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,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,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,商议政事。
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,为人宽厚仁慈,躬行节俭,不近女色,勤于政事,重视司法。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,弘治朝吏治清明,任贤使能,抑制官宦,勤于务政,倡导节约,与民休息,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、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。被史家称为“弘治中兴”。
统治后期
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,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。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,再次祸乱朝政。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,深得孝宗的宠信。后来李广畏罪自杀,孝宗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,命人搜寻,却搜出了李广贪污、受贿的账本,孝宗这才醒悟。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,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,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。朱祐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,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、戴珊等贤臣,大力整顿朝纲,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 。
英年早逝
大明弘治十八年(1505年),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,得年仅三十六岁。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、李东阳、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,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,并叮嘱诸卿说:“太子人很聪明,但是年龄还小,又好逸乐,诸卿要好好辅佐他,使他担当起大任,朕死也瞑目了。”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“任用贤臣”。
- 铲除奸佞
他的治国思路是很开放的,他不拘泥守旧,敢于否定前任的政策,即他的父亲明宪宗的既定政策,大胆拨乱反正。由于明成化时期,宪宗皇帝宠信佛道,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,朱祐樘诏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,将前朝的法王、国师、真人、国子等封号一律革除,处死曾经妖僧继晓,使文武百官相庆。
在人事安排上,朱祐樘完全来了一次大换血,他对前朝的纸糊三阁老、泥塑六尚书及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、太监梁芳、万贵妃的弟弟万喜等人,毫不手软地做了处理,将内阁首辅万安罢官,将梁芳下狱,将李孜省流放,同时,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。但他并没有大开杀戒,史家对他的此举多有称颂文。
- 重用贤良
朱祐樘勤谨一生,处处以人为本。他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 [15] ,平时熟记,做到心中有数,意在掌握官员动态,不受蒙蔽。他每天上朝听政,除早朝外,还恢复早已废弃的晚朝制度,他常披阅奏章到很晚,从来不允许太监代批奏章。有一天,仁寿宫起火,人慌马乱的救火,忙了一夜,朱祐樘没合一会眼,因此他没去上朝,就特地派人到朝堂向众大臣说明原因,向众臣请假。
- 待臣宽厚
朱祐樘待臣下很宽厚,能推心置腹,从未鞭打过大臣,因此,君臣之间亲密无间,形同一家人。对臣下宽厚平和,京官夜返家中时,必派铺军执灯传送,这些事虽不算大,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,确属相当不易了。这样,一大批以廉洁、勤奋、有事业心、以国为家的贤臣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干,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。朱祐樘还广开言路,虚心纳谏。每天的早晚朝之外,还每天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,称为“平台召见”的朝参新方式。
- 严管宦官
- 废除苛法
朱祐樘更正律制,对刑罚运用十分慎重。1500年,制定《问刑条例》,1502年,编成《大明会典》,删除了原《大明律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。他命内外慎刑狱,任用的执法官吏比较贤明公正。
轶事典故
孝宗的文化修养,首先得益于他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。六岁时就被父亲宪宗立为太子。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了。皇太子出阁讲学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。担任教育的官员一般都是学养深邃之人。所以,孝宗从九岁出阁讲学到十八岁(虚岁)即位,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九年教育。
三德才艺
他在太子时期,得到博学多才的程敏政、刘健等人的指点,熟读经史,养成“仁孝恭俭”的品格。即位后仍然手不释卷,经常阅读《孝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朱熹家礼》、《大明律》,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。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明朝最为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。中国古代有“三不朽”的说法,指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在明代皇帝中,尽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伦理上做得算是最严谨的了,却不愿放弃他对于艺术的爱好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,可以看到孝宗有《诗集》5卷,可惜已经失传。
除了在诗歌方面的兴趣,弘治皇帝对于绘画、弹琴也很喜爱。清人姜绍书就提到弘治皇帝爱好绘画与琴道的事情。在士大夫们看来,皇帝喜欢乐曲,恐怕将来会滑入贪图享受的深渊中。因此,一些专门负责纠察朝政的言官们就纷纷上疏,劝说弘治皇帝不要耽于声乐,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养身心之上。弘治皇帝总是表面上接受,私下里却对旁边的太监们说:“弹琴何损于事?劳此辈言之。”意思是说,弹琴与政务又有什么冲突呢,要你们多嘴。他本人对言官的劝谏虽不以为然,却也不以为忤,这正表现了他宽容的一面。他还尽可能地避免来自士大夫们的批评。例如,他擅长绘画,宫中也有许多画师。有一次,他赐给画师吴伟几匹彩缎,害怕大臣们知道后没完地议论,对吴伟说:“急持去,毋使酸子知道!”意思是说,赶紧拿去,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道。弘治皇帝之所以受到儒家士大夫们的一致称颂,主要在于他始终在表面上给士大夫们留下充足的情面。
善良宽容
幼年失母,对于孝宗影响深远,也许孝宗后来的善良、温和、宽容,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,还源于幼年时弱者的心态。孝宗在处理万贵妃一事上,最能体现他的宽容。尽管传说母亲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,但是,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,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,不愿接受。作为一个皇帝,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,却遭了很多罪,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,但最终却又选择了无私的宽恕,这就是明君的胸怀与气度。
厉行勤俭
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,弘治元年(1488年),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曾对朝鲜的国王说:“先皇帝(宪宗)或于用人,间以私意,今皇帝(孝宗)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。又性不喜宝玩之物,虽风雪不废朝会,临群臣皆以丧服,惟祀天祭用黄袍,臣等慰宴时不奏乐,不设杂戏,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。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。”
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,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。而这种织品,用工繁浩,名虽为布,实际却用细绒织成。孝宗当时还是太子,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。他说:“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,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。穿它,太浪费了。”遂谢而不用。他当了皇帝后,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。 [47]
一夫一妻
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,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,也是旧伦理道德体制允许,并受国家法律保护。一般讲,身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,更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,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,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。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,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,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。
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,一对恩爱夫妻。从接受的教育看,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,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。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,读诗作画,听琴观舞,谈古论今,朝夕与共。这不经意间的举动,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,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。
发明牙刷
中国在南宋已有牙刷了,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,堪称医史文物珍品。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显示,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,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。2004年,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《发明大全》一书,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,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。